|
11月26日晚,鲁迅文学奖评委、中国诗歌会常务理事、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吕进教授应邀于弘雷楼405课室做了以“诗美的奥秘”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
吕进先生
吕进先生从新诗的诞生谈起,他表示1918年是新诗的元年,新诗诞生需有两个标准:一是白话创造;二是诗体自由。随着新诗的发展,诗歌曾一度掀起狂热,各地诗歌节活动愈来愈多,诗歌刊物也不断增加。但是当下存在“诗坛热闹,诗集寂寞”的现状仍然不可忽视。他强调诗歌要有所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创新的前提则是“守常求变”,只有守住了诗歌的本质,保留其常态性的美学元素,创新才能发挥其效果。此外,他引用孔子的名言“不学诗,无以言”来说明学诗的重要性,强调诗的文明有助于人的文明。
讲座现场
吕进先生指出诗与散文有三方面的不同,一是散文是外视点,是用五官感觉客观地反映世界,而诗是内视点,是用第六感觉主观地反应世界;二是散文本着叙事第一的原则,化情感为内容,而诗歌以抒情第一为原则,化情感为形式;三是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散文具有还原性、淹没性、可转述性、可翻译性,而诗歌具有心灵化、音乐化、抗转述性、抗翻译性的特点。吕进先生现场朗诵多篇诗歌并引用故事进行精彩的讲解。在互动环节中,大家踊跃提问,吕进先生为学生详细地解答疑惑,使大家对于诗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文传学院张德明副院长对此次讲座进行点评,他表示这是一场精神上的盛宴,是难得的精神享受,对吕进先生已是耄耋老人仍将激情投入诗歌研究中感到羡慕与敬佩。张德明希望现场学生能在这场诗歌的听觉盛宴中领略到它的奥妙,吸收其精华。
此次报告会圆满结束,现场掌声雷鸣,为这场诗歌的美妙讲解喝彩。
文字|王晓霞 黄彩燕
摄影|钟钰洁 黄静
编辑|杨佳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