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最新消息:网盘下载利器JDownloader--|--热点资讯--|--站务--|--投诉建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南大学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53

帖子

68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15 18:3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下,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原西南师范大学与农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发轫于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之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中央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农业部和重庆市重点共建的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一所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学校之一,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的8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6所高校之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部署的重点建设的4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重庆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牵头单位;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
历史沿革:
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1906年4月18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
民国二年(1914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民国四年(1916年),学校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同年秋迁回原址;民国五年(1917年)秋,迁住巴县文庙;民国八年(1920年),再次迁回原址。
民国十五年(1928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刘湘决定将西南大学停办,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民国十八年(1930年),甘绩镛将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并于1930年末迁入。
民国十九年(1931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民国十九年(1931年)1月,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民国二十年(1932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7月,四川省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
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末-民国二十三年(1935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民国二十四年(1936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
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
建国后,1950年,以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为主体,分别组建了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和西南农学院分别改名为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
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设有34个学院(部)。共有107个本科专业。
院系名称院系名称院系名称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大学法学院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西南大学体育学院西南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西南大学美术学院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民族学院)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西南大学软件学院)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西南大学药学院(西南大学中医药学院)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西南大学含弘学院 本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市场营销、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日语、英语、俄语、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科学教育、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蚕学、园林、园艺、城市规划、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动化、电子商务、网络工程、软件工程、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雕塑、农学、农村区域发展、植物保护、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茶学、水产养殖学、草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制药工程、药学。
应用本科专业:旅游管理(旅行社与景区管理方向)、视觉传达设计(应用方向)、新闻学(广告策划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方向)、电子商务(网络开发建设与维护方向) 、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方向) 、会计学(电算化会计方向)。
师资力量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共有专任教师近27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00余人(含研究员系列),博士生导师近300人,硕士生导师1200余人,在职两院院士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资深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24个,“长江学者”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
学科建设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开设的专业涵盖了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55个一级学科。共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19个专业硕士学位,107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7个省部(市)一级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教学建设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9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国家精品课程13门,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50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
教育学、心理学、农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科学、植物保护、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园艺、历史学、化学、农林经济管理、语言文学、物理学、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英语
国家级精品课程:
大学英语、比较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土壤肥料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学、语言学导论、数学教育学、逻辑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写作
重庆市市级精品课程:
普通心理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 、有机化学、大学英语、普通昆虫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生态学、中国古代文学、世界通史、政治经济学、植物生理学、逻辑学、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网络、数学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课程与教学论、量子力学、家蚕遗传育种学、土壤肥料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论、中国古代史、畜产品加工学、实验心理学、植物营养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写作、比较教育学、公共关系学、农业昆虫学、土壤学、高校美育、园艺植物育种学、分析化学、语言学导论、昆虫分类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物理教育学、中国历史地理、财务会计、发展心理学、化学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网球、民法总论、动物学、中国自然地理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西南大学动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
西南大学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科研机构:
科研平台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西南大学建有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9个教育部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2个农业部综合实验站、2个国土资源部野外基地、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创新引智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从2009年至今,学校科研立项数量和经费大幅增长,年增幅均达33%以上,获“973”“86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00余项,获得授权专利800余项,育成动植物新品种30个,出版专著600余部,发表各类论文13000余篇。“十二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若干。
学术资源
截止2012年,图书馆纸质文献累积417万余册,电子文献累积705万余册;磁盘阵列达到238TB,拥有服务器62台,其中IBM机架服务器31台。藏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内外珍本,现馆藏古籍14万余册,民国文献4万余册。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整体呈圆形,白底蓝字。主体图案为西、南、大、学四个字的小篆体组成一口象形大钟。钟的下面是阿拉伯数字“1906”,代表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源头——1906年创立的川东师范学堂。圆环低端文字是西南大学的英文。
钟型校徽的内涵是:钟通常放置于高处,且声音洪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且能传千里之遥。钟的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很高,有“黄钟大吕”之说,寓意西南大学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也暗喻西南大学办学精神之源远流长。
校训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校训的内涵:“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是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的甘绩镛先生所题。川东师范学校源于西南大学最早的办学渊源川东师范学堂。“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所谓“含弘光大”,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着,大是无所不被;“继往开来”,语出宋朝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是“包含弘厚,光着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作为校训,除含义厚重,寓义深远外,还来源于百年老校的历史沉淀,可谓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那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以编选出来,又容易变更的文字。对学校而言,要“包含弘厚,光着盛大,继承百年老校优良办学传统,开创西南大学的光辉未来”;对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而言,要“高瞻远瞩,胸襟弘大,秉承百年办学理念,发扬优良传统,肩负发展学校重任,实现学校规划目标”;对教师而言,要“学高身正,为人师表,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对学生而言,要“自强不息,学无止境,诚信做人,承前创新”。
大学精神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
大学精神的内涵: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以“西南”冠之,顺天应时,顺地应民。因此,西南大学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
“特立”源于《礼记·儒行》之“特立独行”语,喻君子之高洁品质。用为西南大学精神,“特立”二字应有两解:其一是以西南大学所处西南之天然优势、以西南之独特资源养我学术、育我英才,助我“挺立”于优秀大学之林;其二是西南大学学人素以先贤儒者修身治世、宁静致远,通贯天、地、人三才之品性而“挺立”于世。
“学行”源自《荀子·儒效》“学至于行之而至矣”,扬雄《法言·学行》又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可见,学习知识、教书育人若止于立言著述、传道授业,即属等而下之;其最高境界应为勤于践行,而后方可明辨是非,以所学为社会所用,如此,是为“圣人”。用为西南大学大学精神,“学”之一解应为继承传统、精于学术;二解应为继往开来、致力创新。“行”在此也有两解,一指躬行、推行;二曰德行、操行。因此“学行天下”一方面是指做学问、培养人才,使其所研究成果推行于天下,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天下。另一方面,“学行天下”是指西南大学师生于百年中因受西南自然人文滋养而形成道学兼修、厚德养学之品质,化为兼善天下、普惠大众之行动。
即是,西南大学由其成于西南之“特立”品质升华至大学精神之一般性和普适性,以其“化西南自然人文、育实践创新英才”所“特立”之成就,“富社会国计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既蕴涵了西南大学时空特征、独特资源之实际,也规定了西南大学的发展路向和价值追求。
校区建设: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缙云山南麓,嘉陵江北岸。学校森林覆盖率达80%。学校占地总面积12700余亩(三大校区总面积,其中校本部面积9630余亩)。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运动场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其中4个塑胶田径运动场,1个户外篮球场,3个综合类体育馆,一栋理科实验大楼和一栋留学生大楼。西南大学共有三个校区,总在校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
校本部
又名为主校区或北碚校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这里住着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第一批及提前批次学生、少数民族预科生和留学生,可划分为北区和南区,在校生近5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1000余人,本科学生30000余人),占地面积9630余亩,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
荣昌校区
荣昌校区前身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位于重庆市荣昌县,本科第二批次(含职教师范本科)学生和部分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在校生近4460人,占地面积520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
江北校区
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红石支路500号(龙溪街道),是西南大学从事全日制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学院,是西南大学下属的32个二级学院之一。学院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红石支路500号,毗邻重庆市区。现学院设有七个本科专业,在本科第三批招生,仅在重庆市内招生,其历年录取分数线都在二本控制线左右,最高分超过重本线。同时也招收专升本的学生,专升本不限制地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