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最新消息:网盘下载利器JDownloader--|--热点资讯--|--站务--|--投诉建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南大学2021年本科教学工作要点

[复制链接]

87

主题

132

帖子

6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0 15:1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2021年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统一部署,继续坚持“尊重学术、敬畏规则、服务师生、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坚守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一、坚持立德树人

1.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制定教务处党支部2021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全体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会同有关部门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做好“四史”教育。围绕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四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全方位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专题教育,将“四史”学习纳入学生培养和职工学习。
3.夯实课程思政。成立西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制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标准,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遴选工作,通过“学院推课、学生评课、同行听课”遴选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充分发挥示范课程的示范作用。做好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及验收工作。遴选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4.加强课堂意识形态管控。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堂教学纪律,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使课堂成为正能量的源泉。持续加强课堂教学意识形态管控,通过听课、检查等多种途径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二、深化教学改革

5.编制专项规划。积极做好《西南大学“十四五规划”人才培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并发布《西南大学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6.深入推进“四新”建设。制订《新农科本科教育创新行动计划》台账,推动《西南大学新农科本科教育创新行动计划》落地落实;以新农科建设为牵引,强化“耕读教育”理念,培养三农情怀。大力推进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研制学校新文科、新工科建设实施方案,推动文科、工科教育创新发展。
7.强化基础课教学。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建设,创新建设机制,探索组建跨学院(部)教研室,授课团队,强化集中备课、协同研课、统一建课,不断夯实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支撑作用。
8.培育教学成果。聚焦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围绕重点领域,遴选知名专家,建立培育清单,确定重点成果,强化支持保障,加强国家级、重庆市级教学成果的建设与培育。
9.改革评价体系。探索符合时代特色和培养“面向未来、重拾灵魂和负责任”学生的教学评价体系,修订相关评价方式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面向产出的内部评价机制,逐步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步分类开展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
10.学习审核评估方案。学习《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组织人员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研讨,做好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
11.优化教学激励。初步构建激励体系,遴选奖励一批在教书育人活动中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突出的一线教师,激励广大教师潜心钻研教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改革教师教育。加强教师教育改革研究,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未来名师逐梦计划”。
13.开展应对新高考制度改革研究。积极应对高考改革带来的教育教学变化,提前谋划,强化统筹,探索建立个性化、多元化、精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14.探索联合办学。探索与伊犁师范大学等联合办学模式,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兴疆固边的本科人才。

三、加强教学建设

15.强化课程资源建设。研制《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教师自主建设为主、学校规划建设为辅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新机制,强化课程资源应用,加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打造力度,助推学校课堂教学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16.加强通识课程建设。修订通识教育课程管理办法,着力构建“宇宙自然大格局、国际人类大视野、家国民生大情怀、哲学管理大智慧、文化艺术大品位”五大模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明确人才培养单位的通识教育课程开设任务,建立课程建课、开课、评课、退出全链条工作机制。
17.推进教材建设。遴选建设特色鲜明的校级规划教材,打造高水平优秀教材;落实教材管理工作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严格推进马工程教材使用和马工程教材授课教师培训,按程序审定境外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外文原版教材选用。
18.提升教学条件。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建设智慧教学平台及教学互动工具;调研智慧教室建设现状和公共教室教学设备新技术,建立我校智慧教室建设的规范及标准,推进新一代智慧教室建设;深度开发教务系统,开发“课程替换”“成绩修改及审核分角色审批”等功能。

四、优化教学管理

19.规范专业管理。修订西南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建设与管理办法,优化专业设置、调整、撤消程序,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继续做好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
20.启动培养方案修订。对标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制2022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指导意见及模板,启动新一轮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实现主修辅修一体化、国际国内一体化。
21.建强基层教学组织。健全完善基层教学组织,强化基层教学组织教学研讨;深化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继续开展好本科教学“三说”教研与各类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开展主题式教师教学培训,持续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22.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强化实验教学安全教育,修订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规范、耗材补贴管理办法;修订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分类建设一批校级综合实习实训基地,推进实习实训过程管理;推进国际组织实习实训,引进一批全球治理课程,积极推动一批“专业+外语”类学生到相关国际组织实习实训。
23.提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发布《西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加强毕业论文的全过程管理,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抽检工作。
24.优化学业管理。修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探索毕业生学历、学位档案管理新模式,建立毕业生学历证明、学位证明档案。
25.促进校区融合。进一步推进两个校区一体化管理,促进校区间的深度融合,做到要求一致、执行一致、监督一致、效果一致。
26.推进专业认证。全面落实专业认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理念,组织相关专业积极开展专业认证整改工作;积极推进师范类、工程类、农林类等相关专业认证申报工作。
27.深化督导实效。完成第七届本科教学督导的换届工作,开展第八届教学督导的业务培训,增强督导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推动综合育人

28. 推广美育教育。开设美育课程,组织2021年美育活动季等美育实践活动,制定《艺术实践学分认定管理办法》,通过美育课程或美育实践落实每个学生接受不少于2学分的美育教育。
29.深化劳动教育。推进劳动教育进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不少于32学时的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分类建设一批校级劳动教育示范基地,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30.搭建文化素质教育竞赛平台。办好雨僧讲坛,组织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学行论坛大赛、公文写作技能竞赛,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性、合作化、探究式学习参与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31.做好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划和实施,大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和语言文字科研项目培育等工作。

六、促进融合发展

32. 党建引领发展。加强教务处党支部建设,提高党员政治定力、创新活力和综合能力,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每一位党员和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本科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33.持续对口支援。建立对口支援长效帮扶机制,持续开展帮扶地区、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和学生培养提升计划,继续推进顶岗实习支农工作。

------en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