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最新消息:网盘下载利器JDownloader--|--热点资讯--|--站务--|--投诉建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南大学举办“香樟青年说:我眼中的脱贫攻坚”成果展示活动

[复制链接]

88

主题

137

帖子

6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10: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2020年 第82期 总135期

10月16日下午,国家扶贫日到来前夕,西南大学在圆顶报告厅举行了“香樟青年说:我眼中的脱贫攻坚”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旨在积极响应国家脱贫战略,打造香樟青年说”全媒体思想引领栏目,深入挖掘脱贫一线励志感人的青春故事,进一步践行脱贫攻坚“六个一”行动。
参与本次决赛的18位参赛者是从35个学院推荐的120余位选手中,经层层选拔最终入围的。西南大学校团委艺术顾问骆鹏老师、新闻传媒学院苟凯东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吴孟思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参赛选手分别从电商带货、支教经历、三下乡等角度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对脱贫攻坚的独特看法。

选手朱晨阳以“一家三代的19岁”为主题发表演讲,阐述了由奶奶一辈“19岁时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希望,便是最大的幸福”,再到妈妈一辈“19岁时读上书便是幸福”,最后到自己“19岁时可以见识名山大川、追求自己所喜爱的便是幸福”。她说,“国家的脱贫政策让曾经家中的矮房如今已是洋楼;曾经为爷爷治病卖出的田,如今赎回种满了奶奶最爱的柚子树;曾经19岁的故事,之前是关于疾病和死亡,现在却是关于温暖和幸福。而如今的幸福更是关乎每个人的19岁。”

美术学院的张馨月在“留住美,不留守美”的主题演讲过程中,展示了她去大白泥村支教时孩子们画的作业。作业题目是未来的生活,但孩子的画中只有村中的场景。张馨月在演讲中说:“孩子们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老师,一名可以回家的老师,他们不想再坐在用碎石块垒起的书桌前,他们不想再让村民走着黄泥巴的路。他们想当老师,他们想用自己的力量改变村子的贫穷状况。”她还哽咽地提到,一名年龄稍大的孩子告诉她:“老师,我想学习,我想走出村子,但我只是想帮助村子摆脱贫困,而不是想摆脱贫困的村子”。

来自心理学部的沈哲彬,以2015年关键词“脱贫攻坚”为主题,对川藏路上的一户居民家庭的生活变化展开了叙述。“2015年,我们一家去西藏旅游,路上碰到了他们,30多平的房子中住着一家五口,那时他们家以四面残破土堆作墙,用塑料膜做屋顶,没有自来水管,甚至连饮水都是个难题;时隔四年,再次去西藏,发现他们住上了冬暖夏凉的迁置房,宽敞的房子和院子里几乎天天可以听到孩子的跑闹声,真的不敢相信这是四年前遇到的那户人家。”

所有参赛选手演讲完毕后,评委苟凯东老师进行点评:“演讲需要的是信念,而信念源于对自己所经历的真实情感。脱贫攻坚不仅仅是一种呼号,一种宣传,更是一种需要亲身经历、亲身感受的实践,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全身心的奉献”。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李可欣同学在现场听取了每位选手的发言,她说:“这次演讲比赛很令我感动,特别是葛晓雪的演讲,她将支教扶贫中的感动传递给了我。听完这场演讲,我对于脱贫攻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也要开始打算自己的扶贫计划了。”

本次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为张慧远、沈哲彬;二等奖获得者为朱晨阳、周思琪、胡璐瑶;三等奖获得者为张泓璞、张佳彬、蔡琪瑶、沈洁心、杨雨轩、张奕鑫。

责任编辑 | 郑舒元 曾海越
图源 | 青春西大 许兰心 胡闰涛
供稿 | 王润泽
编辑 | 曹莉 李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